东城招商指南
地质地貌
北京地处几大构造带的交汇复合部位,有不同方向的五组断裂互相穿插,彼此切割。有多条小断裂通过或接近东城区,其中黄庄—高丽营断裂带、良乡—顺义断裂带、南苑—通县断裂带是公认的活动断裂。这种复杂的断裂格架,易遭受地震灾害。约1万年前,永定河出山口后,从北京西北部向东流泻,自三家店以下直至通州都在永定河洪积冲积扇形地范围内。东城区位于扇形地的脊背上。地貌类型为“北京缓倾斜冲积平原区”,土壤为洪冲击物褐土性土。地表组成物质以晚更新统的黄土状亚砂土为主,地下为沙卵石地层。地势平坦,由北向南缓倾,海拔30米~50米,天安门广场海拔为44.4米。
水文
北护城河
内城护城河的一部分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修竣,正统二年(1437年)深挖,两岸均砌以砖石,木桥改石桥,桥下设闸。高梁河在城西北角由西水门入护城河,沿北城墙向东流入域内,经安定门至城东北角一分为三,一支南折沿东城墙南流(修地铁时改成盖板河)经大通桥汇入通惠河;一支向北流入坝河;一支流经北京造纸厂北墙(改成盖板河)向东流经东直门外斜街,至胡家园小区露出地面,名亮马河,绕胡家园小区迤东的无名桥向东流又分为二,一支向东入坝河,一支转向西南至童车厂南门名秀水河(改成盖板河),南流沿秀水街注入北京工人体育场人工湖。域内北护城河鼓楼外大街至原城东北角一段长3098米,宽26米~30米。1960年11月—1962年4月,由基建工程兵施工对河床浇筑混凝土护底,复式直墙衬砌,两岸修建了污水截流管,河边修建步道,植树绿化,改善了水质。
筒子河
又名紫禁城护城河。明永乐十五年(1417年)修建紫禁城时开凿。从积水潭引水,由地安门北闸分流,沿内宫监西墙、西板桥东侧大高玄殿东北向南,从紫禁城西北隅注入筒子河,环绕紫禁城后从东南处南下,与金水河相交,汇入菖蒲河。筒子河全长3.5公里,宽50.2米,深4.1米。四周全部用条石砌岸。在神武门、东华门、西华门前道路下面建有涵洞,将河水连通。
内金水河
亦称紫禁城内小金水河。从宫城西北隅的筒子河引水入宫城,经怀公门过长庚桥、马房桥,又经仁智殿西侧、御酒房东侧,从武英殿前流过,穿归极门,从皇极门前的%座小金水桥流过,折向东北穿过会极门北上,从文华殿北绕过然后曲折南流,从内承库东侧出宫城南墙入筒子河。内金水河于明永乐年间开凿,全长2000米,宽5米~11米。
青年湖
青年湖位于安定门外大街路西。南邻安德路,北依安德里北街。湖面6.1万平方米,水深3米。湖水呈东南—西北流向,东西最长处500米,南北最宽处100米。明嘉靖年间,在此处建祭祀先蚕的先蚕坛,后因出入不便,未完工即废弃,长期无人管理,形成积水坑洼。1958年组织域内职工、学生、居民、驻军义务劳动,疏浚成人工湖。1959年定名为青年湖。
柳荫湖
柳荫湖位于黄寺大街东侧。东邻青年湖北街,北靠外馆斜街。湖面6.27万平方米,水深5米。民国时期,此处是几家窑厂,因烧砖取土形成十几个常年积水的窑坑。1959年东城区组织义务劳动,将互不相通的窑坑疏浚挖通,成为人工湖。1984年修建3座桥,把水面分成三块:南湖开阔,东西长210米,南北宽135米;北湖狭长,东西长580米,南北宽50米;西湖呈拐角形式,东西长40米,南北宽150米。1992年定名为柳荫湖。
菖蒲河(外金水河)
北京最短的河流,于明永乐年间开凿,原名外金水河,因河中长满菖蒲故而得名。菖蒲河源自皇城西苑中海,经天安门城楼,汇入御河,是皇城内一条重要的水系。
